动力电池新国标引领安全变革,储能领域携手共进
2025年4月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颁布GB 38031 - 202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这一被誉为“史上最严电池安全令”的新规,彻底革新了动力电池安全标准体系。新规将“不起火、不爆炸”从企业内部的技术攻坚目标,上升为全行业强制执行的铁律,标志着动力电池安全保障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更高水准的时代。 与2020年版标准相比,GB 38031 - 2025在多个关键测试维度实现了重大突破。热扩散测试方面,触发方式大幅拓展,在保留针刺和外部加热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加入内部加热片触发热失控的方法,使得测试场景更加贴近现实事故状况。逃生机制全面升级,新规明确,一旦发生热失控,需在5分钟内迅速发出精准报警信号,同时严令禁止烟气进入乘员舱,从源头上杜绝逃生时二次中毒的风险。测试结束后的监测时长也大幅延长至至少2小时,且要求所有监测点温度持续稳定低于60℃,有效预防延迟性爆燃事故的发生。 底部撞击测试首次被纳入标准法规。该测试精准模拟道路飞石冲击场景,使用直径30mm的钢球,以150J的能量全力撞击电池包最薄弱部位。豁免条件极为严苛,仅允许离地间隙≥200mm的N类商用车免测,而包括乘用车在内的其他车型均被纳入严格监管范畴,有力强化了对电池底部安全防护的监管力度。 快充安全管理方面,新规要求极为严格。针对超快充电池,明确规定历经300次快充循环后,仍需顺利通过外部短路测试。并且在20% - 80% SOC关键区间内,必须确保快充性能始终稳定,有效防止因长期频繁快充导致电池内部潜在隐患的滋生与积累。 随着新国标的正式实施,动力电池行业将迎来深刻变革。预计到2027年整改期限,约30%的产能将因无法满足新国标要求而被市场淘汰。与此同时,行业集中度有望大幅提升,CR3甚至可能达到80%以上。 在储能行业蓬勃发展的当下,储能系统的安全问题备受关注。阳光电源作为行业领军企业,积极开展储能极限燃烧测试,为行业安全技术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与借鉴。 戴乐克作为储能行业的重要参与者,始终致力于为客户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产品质量保障体系。在设计阶段,戴乐克凭借专业且经验丰富的团队,敏锐洞察并提前排除潜在安全风险。同时,携手阳光电源、中国中车等众多行业领军企业,深度合作,共同研发出户外锁具系统、重型多点压缩锁等一系列创新且安全的解决方案。从设计伊始,便将安全理念深度融入,通过大量模拟实验和严苛测试,持续优化方案。在生产环节,戴乐克引入先进检测设备,严格执行高标准检测规范,全力强化质检流程,确保每一批次产品质量稳定可靠。在应用端,戴乐克精心研发的DST快装技术产品,凭借卓越的抗震性能,完美适应复杂环境下大规模安装的严苛要求。该产品不仅为企业设备检查和拆卸作业提供便捷、高效的操作体验,更凭借精良设计与可靠质量,为企业筑牢坚不可摧的安全防线。 工业安全保障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以及社会各界齐心协力、协同合作。戴乐克将始终秉持专业精神,与各方携手,从产品设计到实际使用的每一个细微环节入手,为设备稳定运行和产品安全使用提供坚实保障,助力工业行业稳健发展,迈向更辉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