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个跨省跨区新能源基地开工
2 月 26 日,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迎来一场备受瞩目的开工盛典,全国规模最大的 “沙戈荒” 新能源外送基地电源项目 —— 柴达木格尔木东沙漠基地电源项目正式拉开建设大幕。该项目由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斥资约 800 亿元全力打造,总建设规模达 1924 万千瓦,以其一系列开创性成就,成为能源领域的焦点,引发全球能源行业的广泛关注。
这一项目堪称创新典范,一举创造多项国内纪录。其规划建设容量之巨、总投资规模之大,在国内独占鳌头;新能源装机占比高达 85%(不含储能),引领行业迈向绿色低碳新高度;尤为突出的是,项目囊括了海拔最高的超超临界火电项目,攻克了高海拔地区能源开发的技术难题,实现了技术与工程实践的重大突破。同时,作为全国首个跨省跨经营区新能源外送基地电源项目,它打破地域壁垒,创新性地构建起跨区域能源输送大通道,为全国能源资源优化配置开辟全新路径,对构建全国统一能源市场具有深远战略意义。
展望未来,项目建成投运后,每年将借由全国首条跨省跨经营区的 “青桂直流” 特高压直流输电通道,向广西输送约 365 亿千瓦时清洁能源,这一电量相当于广西 2024 年全社会用电量的 14%。届时,将极大缓解广西电力缺口,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 “绿电” 动力,有力推动东西部地区在能源领域的深度合作与协同发展,实现资源优势与经济优势的高效互补,共同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青海分公司相关负责人透露,项目建设期间,华电将充分发挥技术与资源优势,系统推进 “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集成设计及运行技术示范试验”“数智化风光电站系统研究与应用” 等一系列前沿课题研究。通过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紧密协同,凝聚强大创新合力,将 “光伏 +”“数智 +” 等先进理念深度融入项目建设,打造集技术创新、高效运营、绿色发展于一体的国际领先新能源示范基地,为我国新能源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提供宝贵经验与示范样本。
值得一提的是,项目在追求能源开发的同时,高度重视生态保护,创新性地采用 “光伏 + 生态治理” 的治沙融合开发模式。通过在沙漠地区建设光伏电站,利用光伏板的遮挡作用减少水分蒸发、降低风速,为植被生长创造有利条件;同时,配套种植适合沙漠环境的植物,实现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的目标。这种创新模式不仅有效利用沙漠土地资源,实现光伏发电与生态修复的良性互动,更为全球沙漠治理与新能源开发提供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此次柴达木格尔木东沙漠基地电源项目的开工,无疑是中国新能源发展历程中的一座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我国在新能源领域的探索与实践取得重大突破,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奠定坚实基础。未来,随着项目的逐步建成,“沙戈荒” 地区沉睡的新能源资源将被全面激活,转化为源源不断的绿色电能,照亮东西部协同发展的新征程,为实现 “双碳” 目标与全球能源转型贡献磅礴中国力量,引领世界能源发展迈向绿色、可持续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