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引领破内卷,2025年光伏产业迎来高质量发展关键转折
近期,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明确提出,要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聚焦重点难点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这一政策导向,为当前深陷 “内卷式” 竞争泥潭的光伏行业指明了破局方向,标志着产业规范发展进入全新阶段。近年来,光伏行业面临着供需错配与无序低价竞争的双重困境。低价中标现象频发,企业为维持运营不得不削减原材料和生产成本,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光伏组件全生命周期可靠性难以保障,为光伏电站的长期安全运行埋下严重隐患。低质量竞争不仅加剧了企业的经营压力,更制约了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此次政策调控,将为光伏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在政策引导下,行业创新实践不断涌现。7 月 2 日,中国石化宣布我国首个实现工业运行的全海水环境漂浮式光伏项目在山东青岛建成投用,这一成果为光伏产业创新发展树立了新标杆。该项目占地面积约 60000 平方米,装机容量达 7.5 兆瓦,年发电量可达 1670 万千瓦时。针对海水环境的复杂挑战,研发团队成功开发出抗盐雾腐蚀、抗藤壶附着的特制浮体与支架,以及能抵御 13 级大风、适应 3.5 米潮汐落差的水下锚固系统,项目投资较传统桩基式光伏降低约10%。这一系列创新技术,为沿海、浅海地区光伏开发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标准化解决方案,有力推动了新能源项目成本下降。
在光伏产业创新发展阶段,戴乐克与诸多行业头部企业深度合作,凭借深厚的项目经验和创新能力,为光伏供电系统中汇流箱、逆变器、配电柜等设备研发出高度适配的光伏配套五金产品和密封方案。不仅为设备的稳定运行提供坚实保障,更为后期运维带来极大便利。
戴乐克通过充分的实践论证和严格的产品技术测试,依据不同项目的环境特殊性,定制户外高级别防护密封产品。其中,逆变器专业密封方案尤为突出,该方案运用行业领先的特殊处理技术,在密封产品上添加高性能屏蔽功能材料,能有效满足机柜设备的电磁屏蔽需求,确保设备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稳定运行。
此外,戴乐克创新性地采用机械结构解决密封问题,这种设计不仅优化了电能产生过程,还显著简化了电站运行期间屋面拆卸维护的工作量。经实际案例验证,采用戴乐克产品后,配成本普遍降低,运维效率大幅提升。正因此,戴乐克成为众多大型光伏项目的主要合作伙伴。
展望未来,随着政策调控的持续推进,光伏行业去产能进程将进一步加速。破 “内卷” 是一个长期且艰巨的过程,需要政府、企业和行业协会等各方协同努力。对于企业而言,这是实现转型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契机;对于行业而言,则是从规模驱动向技术驱动、创新驱动转型的重要转折点。相信在政策引领和创新驱动的双重作用下,光伏行业将逐步走出困境,在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为我国能源转型和 “双碳” 目标实现贡献更大力量。